您现在的位置: 中国广告门户网 >> 广告新闻 >> 网络快评 >> 网评选载 >> 正文

“以行规受贿”戳破潜规则脓疮

责任编辑:佚名    新闻来源:不详    新闻日期:2014/3/15

 

 

  新闻速览:硕士生入职中石化不足1年受贿6万 被岳父举报

  硕士生入职中石化不足一年受贿6万,被岳父举报。乔某在2011年硕士毕业后入职中石化某下属公司采购部工作。工作不到一年,以“行规”受贿6万元。他把这6万元分成两份汇给了妻子和女友。被妻子发现在外养女友后,乔某被岳父举报。(据北京卫视)

  “小三”能反腐、小姐能肃贪,没想到,“老岳父”现在也大义灭亲,冲锋在了反腐第一线。岳父出马、一个顶俩,受贿的毛脚女婿立马蔫了。堡垒最容易从内部被攻破,“内讧”已成反腐新利器,而作风问题往往是事发的导火索和引爆点。那些有志于包二奶、养小三的同志,当以此为戒。

  这则新闻虽寥寥百余字,信息含量却很大,堪称“字字珠玑”。硕士生刚入职,在单位顶多是个小把戏,绝非什么大人物。就这,竟然也能受贿,岂不令其他为生存疲于奔命的职场新人羡煞。看来,女怕嫁错郎、男怕入错行的老话确系金玉良言。中石化、采购部,令人刮目相看、遐想无限。

  “以行规受贿”的说法更是耐人寻味。既属“行规”,便不是个人问题,亦非个别现象。一个参加工作不足一年的新人尚能受贿数万,那些职位更高、经验更丰富的职场老鸟,真的个个干净吗?他们的收入是否更为丰厚?到底是谁,向新人传授了所谓的“行规”?硕士生因家庭矛盾“马失前蹄”,相关部门除了对其进行查处,是否也该顺藤摸瓜、举一反三,查查某些领域存在的龌龊行规?

  面对行规,鲜有人能抵制诱惑。更何况,如果有人不识时务、自命清高,非要置身于行规之外,理所当然会成为其他人的潜在威胁。根据“劣币驱逐良币”、“坏人淘汰好人”的“潜规则”,“自命清高”者在“潜规则”占主导的地方是不会有好下场的,其生存空间只能愈来愈逼仄,直至被淘汰。

  柏杨先生痛批过的“酱缸文化”,时至今日仍有市场,在一定范围内甚至愈演愈烈。重庆市规划局原副局长梁晓琦受贿金额超过1589万元,于2008年底被一审判处死缓。他落马后表示“在房地产规划、开发领域中存在的‘潜规则’让我感到害怕”。很多贪腐者的堕落,当然缘于他们自己的贪婪和人性的弱点,但毋庸置疑的是,有一些人,起初并不愿或并不敢随意贪腐,只是在圈中混久了,潜移默化之下,胆子越来越大、手也越伸越长。甚至,也确实有一些人贪腐是“身不由己”——在无孔不入的行规和“潜规则”之下,谁又能轻易脱身呢?

  “以行规受贿”戳破潜规则脓疮。贪腐者尽管让人深恶痛绝,但造就贪腐者的行规和“潜规则”更令人痛恨。要想彻底改变某些领域的乱相,单靠抓几个倒霉蛋估计作用有限,最根本的,还是要从体制下手把行规和“潜规则”的根子给挖出来。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:物必先腐,而后虫生。大量事实告诉我们,腐败问题越演越烈,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。并要求“各级党委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,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”。窃以为,在查处单个腐败案件的同时,下大力气彻底清除一些领域的酱缸文化和贪腐环境,才能充分体现各级党委“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”的决心,同时也能起到“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”的作用。

  第一追问:对“入职就受贿”的三个追问

  一个职场新人,入职迅即“入水”,若没有耳濡目染的无形“教唆”,抑或是见怪不怪的环境“熏陶”,怎么说都不太可能把钱收得心安理得,而且还敢毫不隐讳地汇给家人乃至小三。因而人们更想弄明白,掉落地上的这只“腐败麻雀”,有多大可能只是“孤独一只”呢?

  观点争鸣:入职未一年就受贿,这“诱惑”来的太早

  也有人会为这位年轻俊才抱屈,“区区6万元就出事,实在是没有这种命”。照这个酸溜溜的逻辑推算,乔某恐怕是没有“一边进钱一边享福”的命。这就是腐败现象络绎不绝,从而导致的社会比坏和审丑泛滥。似乎人们愤怒的不是“他为什么贪”,而是“为什么不是我贪”。这恐怕也是乔某内心的独白吧?

  解剖“入职一年受贿6万”这只“麻雀”

  解剖“入职一年受贿6万”这只“麻雀”,未必不能找到“从小腐到巨蠹”的共性温床:一是“能腐”的土壤极其“肥沃”,二是监管的制度形同虚设,三是被揭发的概率微乎其微。

中国广告门户网


  • 上一篇新闻:
  • 下一篇新闻:
  • 发 表 评 论

      姓 名:   性 别:
      Q Q号:   Email:
    我要给这篇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
      请自觉遵守,注意文明发言
    企业推广
    企业服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