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 中国广告门户网 >> 广告新闻 >> 广告动态 >> 行业动态 >> 正文

购房心态不同 买房结婚困扰各国年轻人

责任编辑:阳军    新闻来源:不详    新闻日期:2010/4/20
    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,由于收入与房价的客观差距,实力与欲望的巨大悬殊,同龄人不同生存状况的天壤之别,“买房结婚”不仅是中国年轻人最热门的话题之一,同样也困扰着世界各国的年轻人。

    居住方式各异

    在欧洲一些国家,孩子成年了,有稳定的工作,有的还成了家,但还和父母住在一起,这种现象在比利时、西班牙、意大利不难觅到。西班牙的巴塞罗那,市中心住房每平米售价6000欧元左右,一套100平米的房子要60万欧元,相当一个年轻人年收入的30多倍,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买房只是个梦。

    美国是崇尚自由的国家,但年轻人和父母居住已不足为奇。受金融危机影响,18岁至29岁的年轻人中约有20%的人没有稳定职业,加之学费上涨,美国80后一代背负的债务比父辈多,沉重的经济负担使年轻人无力独居。

    韩国年轻人结婚后仍住父母家的“袋鼠族”逐年增加。首都首尔有1000多万人口,面积狭小寸土寸金,一套100平米的房子近10亿韩元,这对平均月收入322万韩元的普通家庭无异于天价,一个公务员买一套住宅需要工作15-18年。

    除了和父母“蜗居”,发达国家也不乏形形色色的租房人。年轻人选择租房最多的是德国。德国不像其他西方国家把“租房”等同于“贫穷”,政府总理默克尔还在博物馆岛对面租了一套公寓。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表明,有77%的年轻人的家庭是“租房族”。多年来,德国政府对自有房产采用重税手段压缩炒房者利润,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买房消费,相比高额的房产税负,低廉的房租使不少年轻人选择租房。

    美国年轻人租房理由很简单。美国大学不要求学生一定住在学校里,校外租房比住校便宜,一些大学生养成了租房习惯,毕业后也不愿回父母家居住。经济不宽裕又想追求自由,年轻人选择几个人合租的情况在美国比比皆是。

    日本年轻人租房较普遍。日本的大公司或政府机关一般会为内部职员提供“社员寮”的住宿设施,属集体福利,没有“寮”的年轻人也有自己租房居住的。金融危机以来日本失业率高居不下,一种名为胶囊酒店(Shinjuku)的设施成了一些“上京族”(来自东京以外)的租住选择。胶囊酒店是上世纪70年代末日本泡沫经济的产物,酒店的立体箱比棺材略大,长2米、高1米、宽1米长条形太空舱式设计,人钻进去只能睡卧,被形象地称为“胶囊”。一些年轻人在胶囊酒店居住长达数周、数月,甚至长期租住。

    当然,除了选择租房居住或与父母“蜗居”外,发达国家的一些年轻人(有的已不再年轻)有不少人圆了自己的购房梦。据相关统计,国外城市居民拥有房屋产权比率最高的是英国,为70%,美国68%,欧洲其他国家在30%到50%之间。

    据美国劳工统计局调查报告,美国52%的首次购房者年龄超过30岁。美国住房贷款很发达,全美有70%的房屋是贷款购买,其中大约40%是零首付。金融危机爆发后,年轻一代面临失业困扰和还债期延长的窘境,约有10%的年轻人买房时被银行拒贷,“拥有自己的房子”对于80后的一些人来说已经变得“梦难圆”。

    德国初次购房或建房者的平均年龄高达42岁。

[1] [2] 下一页 

中国广告门户网


  • 上一篇新闻:
  • 下一篇新闻:
  • 发 表 评 论

    姓 名: * 性 别:
    Q Q号: Email:
    我要给这篇文章评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
    请自觉遵守,注意文明发言
    企业推广
    企业服务